导引养生功是一套医疗体操。
它继承了祖园导引养生学,综合武术,体操动功,结合呼吸吐纳静功,采取自我按摩,以气血为理论指导,依经络循环行动向等,形成五位一体。该功法适用于成年人,尤其中年人锻炼。不受器材,场地的限制。在此只选介其中的导引保健功。
导引养生功由北京体育学院张广德教授于70年代创编而成。这一功法应用中华传统经络学说,将中国传统武术、气功、太极拳之精华熔为一炉,动作潇洒飘逸、优美典雅,是老少皆宜的一种健身功法,也是一套医疗体操。它继承了祖园导引养生学,综合武术,体操动功,结合呼吸吐纳静功,采取自我按摩,以气血为理论指导,依经络循环行动向等,形成五位一体。该功法适用于成年人,尤其中年人锻炼。不受器材,场地的限制。
“导引” 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用导引治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素问•异法方宜论》)。
对导引的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解释为呼吸运动:“……令身囊之中满其气,引之者,引此归身内恶邪伏气,随引而出,故名导引。”(《诸病源候论•白发候》)有人解释为肢体运动:“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肢)节。”(唐•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有人解释为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相结合:“导引就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晋•李颐注)也有人解释为“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还有人云:“夫导引不在于立名,象物……或屈伸、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晋•葛洪《抱朴子•别旨》)。在众多的导引解释中,李颐对导引的解释符合导引的真实含义。
从古人造字来看:
“导”,古人写为“導”。谓“从寸道声,以寸引之也”。《康熙字典》云:导,“通也”、“疏也”,是指导气,使气通达、协调、和谐、自然,即“导气令和”的意思。
“引”,古人写为“ ”。谓“开弓也,像引弓之形。”《康熙字典》云:引,引者“伸也”,“长也”,引伸如熊顾鸟伸也。可以看出,“引”是指引伸肢体,使身体柔软、坚韧、结实,即“引体令柔”的意思。
不难看出,古代“导引”,就是一种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相结合的健身术。从1973年出土的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帛画导引图来看,也符合这样的论点。
如《导引图》中,既有健身与治病相结合的图示,如“引聋”、“引项”等;又有肢体运动和呼吸相结合的图示,如“仰呼”,这与现代的扩胸运动相似;还有模仿动物活动形态的运动,如“熊经”、“信”(“信”即“伸”,就是鸟伸)等。
养生,也称摄生。河上公注《老子•五十》曰:“摄,养也”。根据文献考证,摄生学萌芽于商周时期,甚至更早。它是古人在认识了人和自然的有机联系和在掌握了人体生理活动和疾病发生的变化规律之后,作为进一步增进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发生的积极手段而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
由于摄生对于预防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黄帝内经》里特别强调疾病预防的重要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不仅创造出一整套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摄生方法,而且其中有不少已成为后世治疗疾病的措施。
在摄生理论中,除了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防重于治的思想之外,还特别强调养护思想,如《吕氏春秋•节丧》曰:“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晋代葛洪云:“养生以不伤为本”。
可以看出,中国养生学是以充分调动自身体内潜在的生命力,主张“节”与“和”,使人体各种机能不受伤害为其主要特点。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随着人们对发病学原理认识的逐渐深化,又提出了调摄精神形体,以强身健体,提高防病机能的理论。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法,效法,取法之意。于,语助词。意为效法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和于术数(和者,调也。此处指适当运用之意。术数:张介宾注:“修身养生之法。”即指导引、按跷、吐纳等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方法。),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妄者,乱也。此处有违背常规之意。作劳:即劳作,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方面。不妄作劳:即是指不要违背常规的劳动。),故能形与神俱(形,是指形体;神,是指精神;俱,偕也,具有共存、协调之意。),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认为人的自然寿命是一百二十岁,百岁,是其大约数。)。”这就是说,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必须要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制定养生策略;对饮食、起居、劳动、休息等诸多方面均有适当地节制与安排,方能达到健体增寿、祛病延年的目的。反之,如果生活起居没有规律,饮食没有节制,必然会消弱身体抵抗力,影响身体健康,从而导致发生疾病。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酒为浆(浆,泛指饮料。以酒为浆,即把酒当作一般饮料来饮,是形容嗜酒无度。此泛指饮食不节。),以妄为常……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
同时,古人还特别重视调摄精神对于增强身心健康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意义。因为人都是有情感的,而情感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生理甚至病理方面的变化。中医学把人体的情志活动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合称“七情”,在一般的情况下,七情是人体对周围环境所作出的精神上的反应,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七情过度和郁结就会产生内伤,有损五脏,即所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所以,中医历来主张欲身心健康,应尽量减少不良的精神刺激,防止过度情志波动,保持心胸开朗,情怀舒畅,精神乐观是养生之大旨也。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说,“把握阴阳(即把握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呼吸精气(即气功中“吐纳”之类的养生方法。),独立守神(独立,即自作主宰;守神,即精神内守。),肌肉若一(即指肌肤保持青春活力而不衰老。),故能寿敝天地(王冰注:“敝,尽也”。意为与天地同寿。实际上是形容真人的寿命最长。)……此其道生(即指精通养生之道的意思。)。”
中华导引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医学、保健学以及长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顺应大自然和同自身疾病作斗争的产物,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建设、种族繁衍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练习方法
功前准备:并步站立,周身放松,气定神敛,思想集中,怡然自得,准备练功。默念练功口决:夜阑人静万虑抛,意守丹田封七窍。呼吸徐缓搭鹊桥,身轻如燕飘。相关视频可以参考:《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也可以在睡觉前喝一杯牛奶,这样可以养胃。